南方周末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第三辑第九册执事报复刊敞开的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吃什么药         http://pf.39.net/bdfyy/qsnbdf/160304/4780765.html

伯特利.倪文集整编

复刊敞开的门(卷一)第二十一期(七)

第二天上午,安抵弋阳车站。由站步行十五里,便到达杨树桥的基信合作农场(即范弟兄于一九四二年购地开辟的)。行路时,只见到处山峦重重,已不再像江浙那样一望无垠的平原景象。村落疏散在山陇中,行路的时候,除非炊烟缭绕,是不知何处有村庄的。次日我们出去看看附近山陇间的田地,荒熟皆有,是赭*色的沙质壤土,与江浙相比,不免相差太远,出产也可想而知了。我们走了几个村庄,眼见那些破落荒凉的景象,如冷水般一阵阵在冲灭着我们来时的热情。我暗忖着,这种地方,将来怎能生活呢?我们移来过上几年,不也要像那些本地人的可怜光景么?弟兄姊妹们一定吃不消这样苦楚。…越想越冷,越冷越僵。若是将来站立不住,倒不如现在打消的为妙。…这时的信心,已被现实的环境,逼得无法站住。但最深处,却觉得这样的思想可能是出乎仇敌的,是不该给他留地位的。内心里就起了极度的挣扎。

当第三天早晨起床的时候,瞧见桌上放着一本荒漠甘泉,顺手翻开一页,只见里面的大意是:神好似一辆火车头,祂足足能带得动祂所有的儿女,但是少不了信心的铁钩与车头去衔接。…看到这里,神又抓住了我。心里恍然大悟,使我不得不在神的面前承认我的软弱、小信,求主怜悯。感谢主,立刻我里面的勇气如死灰复燃。本拟这日丧气回去,至此不得不再逗留一天。于是又去看了一个地方——招宾店。那里的田地,比杨树桥要好得不少。并且有一位公会里的基督徒(现在已和我们有交通),表示非常的欢迎我们去。赞美主,这日不算虚跑,而我们也觉得任务完毕。

次日启程返里。当即召集报过名的弟兄姊妹们,把经过详情一一述说。他们听了以后,有的软了下来,有的却刚强起来,因为知道这是一条受苦的路。同时神更来了一个明显的试验,就是猛烈的坍江竟在二星期左右的光景竟完全停顿起来。因此有的更软下来。但有的却更刚强,因为知道这是神的试验。大约从报名到迁移中间,经过三次的试验。结果正式移出的,一共是二十一家,计大小九十一人(但不敢说里面都是经过试验的人)。第三步的手续(我们姑且这样的列出手续,按第一步可说是报名,第二步察看地方),凡移民的人,必须填具移民志愿书及交出清单,并且先要经过奉献(罗马十二章的奉献),然后按着他们的清单,推定几个人专负变卖财产之责。不到个把月的时间,已卖去了十分之六七。

时间渐渐逼近,时局也一天过一天的紧张起来,环境在催促我们快走。我们一面把物资尽量赶速集中,另一面再托弟兄至萧山接洽车辆,以免临渴掘井。在动身前的一星期中,我们忙着整顿带去的物件和各人的行李。整顿既毕,就人、货一起集中于聚会处(十二埭)等候出发。同时又有一天的临别聚会,作路上灵粮。农历十一月十六日是动身的一天。早上全体禁食祷告,求主给我们路上里外所需力量,带领我们开始走前面的路。那时各人内心里充满了紧张的情绪,也许仿佛以色列人出埃及那种的情形。祷告以后,拍移民照。是日上午有不少邻近教会派弟兄来送行,更有移民者的亲戚朋友赶来送行。弟兄姊妹,亲戚朋友,济济一堂,彼此谈些临别话。那时各人的心头,真是悲喜交集。悲的是骨肉亲朋一旦离别,不禁黯然神伤。喜的是遵行神旨,使神有了出路,眼前的舍弃,就是将来的赏赐。想到这里,不禁又乐从中来。因为要早点动身,所以提前中饭。由教会设筵款待,以作饯行。可是肴馔虽佳,享受无心。饭毕即往河边下船,只见两岸站满送行人。在下船的时候眼眶里的热泪,不禁涔涔而下。下船后,我代表全体移民先向送行人致谢意,并对一班未信的人插进一次临别福音。讲毕,船已徐行,乐队开始奏乐,从此离别了我们的故乡矣。

船行二十里抵达*山。是夜本拟宿于该聚会处。晚饭后,仍有夜间聚会。会毕方寝,忽由十二埭赶来一位弟兄,转告萧山来电:车已妥洽,赶速启程。原来十五晚上我们在十二埭夜叙会时,接到萧山来电,以车子受轧,未曾落局,望勿轻易动身云云。但我们觉得不该再行等待,不能顾虑环境,决仍按时动身,所以在*山夜叙会时,我们迫切向神祷告为我们预备车辆。岂料我们睡还未毕,果竟有弟兄捷报佳音。我们在惊喜交集中赞美神。于是急忙起床,走过海塘,下入内河船,连夜向萧山进发。在夜阑人静中,从船里发出了歌声和乐声,冲破了夜之寂寞,惊醒了不少睡在温暖乡中的人们。

十七日早晨,船至萧山,闻车辆尚未调度到站,就趁此良机穿上福音背心,由乐队领导在街上作了一次游行布道。是夜我们暂宿萧山。神的预备,给予我们一个休息的机会。

十八日(礼拜六)闻车已到站,我们便收拾行装,整队向车站进发,虽有妇女孩子,却是井然有序。外表像难民,秩序如*人,颇使旁人惊奇。到站后,略坐憩息,即行登车(十五吨蓬车二辆,一装行李物件,一乘人口)。装理完毕,只候挂车。不料从杭州开来车,总是挂得十十足足,除非特殊*用,在萧山挂车是一件极困难的事,于是上午等下午,日间等夜间,一次、二次、三次…我们的车老是一动不动。八九十人塞在车厢里,如蒸酱一般。夜间偏遇大雨,车篷失修,破漏不堪,藏躲无处,以致无法睡觉。最难对付的是一班小孩子,哭的哭,叫的叫,好容易捱到天亮。第二天去向站长要求,给我们设法挂车,但每次来车总叫我们失望。车子虽然挂得那么多,然而乘客还是挤得水泄不通,连车顶上也是挤得紧紧的。他们顾不得风雨,只是拚命的在那里搬的搬,调的调。我们向站长要求时,他总是以绝望的口吻回答我们。后来他不堪我们的要求,索兴干干脆脆的回报了我们说,没有办法!以后不要再来啰嗦!结果把我们的车子从第一道轨到第二道,第二道到第三道,一直推到冷轨上,无声无息的停搁下来。

天还是时阴时雨。塞在车里闷,出到车外冷,既没好好的吃,又没好好的睡。这样一天、二天、直到第四天早上,看看弟兄姊妹们的面容,己是憔悴瘦*。有的呕吐,有的头晕,尤其是姊妹们更担当不起。同时我的一个小女孩已病得非常厉害,甚至鼻闪眼蒙。更担忧的是二位将临产的姊妹。重重的急难,如密云笼罩,车子仍无一线的希望。此时真是四围黑暗,但是,方舟虽四面紧闭,顶上却留着透光处(创六6)。此时此景,除了借这透光处向神祷告以外,还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呢?我们在车内真如孤儿寡妇,无依无靠的把我们的光景向神倾吐。祷告以后,小孩病势渐渐好转。过了一会,忽然一位在铁路诊所里的姊妹,跑来告诉我们,车子已替我们向总站说妥,允准今日晚车挂出。我们心里顿时如释重负,大大的轻松了,一切愁雨疑云,也无形消退了!哦!原来这是神的手轻轻的在我们身上压了一下。五时左右,车子离开萧山。二十二日下午二时许,安达弋阳。下车后,即步行至基信第一农场。赞美主,祂在此又完成了祂第二步的工作。

全能的神,在路上一直用祂的大能托住二位临产的姊妹。从十二埭动身日起,到第一农场止,恰好一个礼拜,她们虽上船、下车、行路,神都给她们需要的力量。但使我们最觉希奇的,是在到弋后二日中,先后都分娩了。大小都平安。这是一个显著的神迹,证明神的同在。我们只有俯伏敬拜,荣耀归给祂!

已往的两段过去了,接下去摆在我们前面的第三段,是我们该落脚在什么地方?第一次来察看的时候,似乎目的地在招宾店。于是第三天就去招宾店。可是那里田价高贵,数目又不多,并且那里的本地人认为我们是不规矩的难民,不肯让我们住在那里。神把招宾店的路向我们切断了。究竟到什么地方去呢?就在杨树桥么?这里离弋阳比招宾到弋阳要近一半路,若是以弋阳为福音的对象,则应该住在离城近一点的地方。因此经过全体同心的祷告,觉得该在杨树桥附近落脚。可是这边的本地人知道我们总是要买田地的,故意无声无息的按兵不动。猜想他们的意思,大概是想把田价抬高一点。这样大约过了一二个礼拜的光景。我们有点不安起来。若是田地买不成,怎么办呢?

幸亏已往神是多次多方的向我们彰显祂的慈爱大能,所以不敢再妄生挂虑,只将此事告诉神。哦!神好像是一直在那里安排各样环境来赢得祂儿女们的祷告,而使祂工作有出路,旨意得完成。当我们祷告以后,不到几天,突然神用环境,使他们甘心情愿把他们本来要卖给我们的田地,都纷纷的向我们出卖。并且争先恐后的,唯恐卖不出。不到二个月的光景,我们已买成了四百多亩。并且价目也刚好是合乎我们的力量。我们就在一个不十分宽敞的山陇里建造茅舍。一九四九年的正月初五日,搬进到新舍里。于是这个荒山野坳中,住下了神的儿女。从创世以来没有听见赞美神声音的地方(也许可以这么说),从此发出了赞美的歌声。因时间的局促,不容我们盖搭需要的茅舍,只得大家受点挤。在一小间的房子里,要住上三、四家。床也没有,只好在地上铺些干草,睡在地铺上。哦!外面的苦楚(姑且说),反增加里面的甘甜。在这简单的生活中,常使我们进到神面前去!

在我们未移出来的时候,本来预备仍是过个人生活的。可是神不愿意我们过这样的生活(这不是指一概而论),为的是祂要借此得更多的荣耀。所以在我们里头感觉不该过个人生活。人堕落的天性,是自私自利的。若是分开来,难免都自己顾自己,各发展自己的企图,而结果也许落到一个不可收拾的地步。因此我们就自然而然的组成一个大家庭。神把我们放在这个家庭里面,来学习彼此相爱的功课,尤其是肉体最多受对付的地方。从前以为肉体失去了,现在却发觉没有失去,没有对付透。从前以为能爱弟兄姊妹了,现在看见仍是不能。从前以为对‘己’的认识和十字架的功课似乎有一点经历了,现在事实告诉我们是何等的馍糊不清。哦!但愿神使我们在这个学校里能很快的完成学业。

不过另一方面,因我们一同工作,一同吃饭,一同起居,一同生活的缘故,却充满着快乐,没有个人生活时候那样的重担。共同依赖神、仰望神、信托神。神是我们唯一的家长。这位慈爱全能的家长,曾经向祂家中的儿女行过了好多爱的神迹。如某天早餐以后,缺乏了中餐米,我们一向祂祷告,就在十一点左右的时候,推来了七车米向我们来兑盐。许多村庄遭受掳掠,甚至也有被误杀的,祂却在最紧急关头的时候,仍保护了祂的家。在我们经济力量不够买米应付食粮的时候,祂为我们预备了二元左右一石的米,使我们恰好不缺。在遇见疾病危笃的时候,答应我们的呼求,使我们不药而愈。虽然其中一位姊妹,祂没有应允我们的祷告,而把她收回了去。但祂却因此而兴起更多合乎祂需用的儿女,来与我们一同事奉祂。还有像暴风雨那样的急难,祂都一一替我们解决了。哦!我们的神叫我们经历重大的急难,为要试炼我们,试验我们,造就我们。我们只有俯伏敬拜祂。

哦!赞美主,祂使我们在这大家庭内来操练彼此相爱,彼此服事的功课。愿神给我们彻底除去自私的心,进到凡物公用、不分你我的境地。为了解决衣着的不同起见,我们传了一次彻底交出的信息。赞美主!弟兄姊妹们都甘心乐意的把多余的衣服布疋都交了出来。有的只剩了随身所著的。但愿神兴起更多儿女为福音移民到各处,好使神的旨意通行在地上。

冯和仁

一九五○年四月三日

通讯处:江西弋阳杨树桥基信集体农场。

‘见与闻’介言(一)

传福音要用恩赐,也要用灵。意思就是有传福音的恩赐,也有传福音的灵。无论得时不得时,就是一个有传福音的灵所作的事。传福音的恩赐,乃是神在教会历史中,好像过了一二十年才兴起几个人来。人数很少,时间也隔了很长。但是,传福音的灵乃是每一个爱主的人,所能有的,所当有的,不受特别恩赐的限制。

我读了许多传福音者的传记,如斐尼、慕迪、史旦利等,他们都有传福音的灵,但也都有传福音的恩赐。他们的传记能够鼓励我们,但却不能给我们效法。因为我们根本没有他们那么大的恩赐。

我特别爱这一本‘见与闻,’因为麦雅各弟兄可说是没有传福音的恩赐,而只有传福音的灵的人。他和我们一样,是很普通的人,没有什么特别的人,但是,他的心是给主的爱所溶化了,也是因罪人的需要而焦急的。他能爱,他能哭。他能祷告,他能大呼。主的爱叫他无法自制。人的需要叫他画夜不安。我读他的时候,许多的时候,只好和他一同哭。成华弟兄译的时候,也跟着他同哭。为主的缘故,他变作愚妄人,好像疯狂,叫福音能出去。年轻的弟兄,不一定都有传福音的恩赐,但我们不能不有传福音的灵。但愿这个火在我们里面烧,烧到我们不能自主。但愿这个火,因在我们身上烧,烧到罪人不能再拒绝主。但愿福音的火在中国各地点起,先烧神的儿女,后烧罪人。罪人就要大量的得救。这火若不烧你我,这火就不能烧世人。教会乃是世人得救的拦阻。主啊,可怜教会!但愿主在教会中有路,主才能走到世人中间去。火,火,但愿福音发火,先点你我,先点教会。——倪柝声

(上海邮箱五○○八号福音书房出版)。

敞开的门(执事报,已并入本刊)

性质 盼望能说出事奉的路,帮助事奉主者及各地教会前进,并解决职事上的困难。

版期 不定期。

价目 不定价。

订阅 凡愿订阅本刊者,请将姓名、地址、分数写清楚,寄交上海邮箱五○○八号福音书房发报部收。

注意(一)订报时,字迹切勿潦草,地址必须清楚(二)外省订者,必须注明省名(三)更改地址,姓名必须前后一律。最好是将包皮纸上的号码寄来。

汇款 神的儿女若愿按神所赐的力量,帮助一切发行的费用,我们也乐意接受。若汇款,请汇上海南阳路一四五号福音书房发报部收。如由邮局汇款,兑付局名,务请注明:静安寺。

请费几分钟一读发行启事

(一)我们盼望能继续出刊基督徒报、复兴报(道路报要并入基督徒报,见证报要并入复兴报。仍是不定期、不定价的(基督徒报、复兴报,以前各期,一本无余了)。

(二)基督徒报及复兴报,因主编人均在外工作,出版尚有待。请谅。

(三)执事报第三期,见证报二至四期,尚有余本。要者函索即寄。唯每人以一分为限,送完为止。

上海福音书房发报部谨启

一九五○年九月

﹏﹏﹏﹏﹏﹏﹏﹏﹏﹏﹏﹏﹏﹏﹏﹏﹏﹏﹏﹏﹏﹏

点“阅读原文”,分享信息资源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