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历史影像赵俊毅middot中 [复制链接]

1#

近代著名的思想家康有为亲笔为欧阳慧锵著的《摄影指南》一书题签、作序、点评,由此开创了中国摄影评论之先,因为在康有为对摄影作品发表评论之前,还没有一位社会名人如此系统地评论过摄影家以及摄影作品,所以说,康有为是中国最早的摄影评论家。

年8月,摄影家欧阳慧锵完成了《摄影指南》的写作,欧阳慧锵的父亲欧阳石芝为了给儿子写的书增光添彩,犹豫再三,还是大着胆子提笔给自己的老师康有为写了一封信。康老夫子拿着学生石芝写的信,回忆起学生石芝几十年来,视自己为再生父母,特别注重传统礼教,尤其是“戊戌变法”失败之后,多数学生怕惹祸上身,远离老师,唯有石芝暗地里与我更近,四时八节必有问候。康有为看到学生石芝的儿子欧阳慧锵都已长大成人,还能把自己的专业知识撰写成书,尤其是慧锵不照搬翻译洋文书,不抄袭别人写的书,全书竟然是他十余年从事摄影创作的感悟之言。看着慧锵坚实的身影,康老夫子发自内心的高兴,不但给《摄影指南》题签、写序,还为书中的14幅作品加以画意点评。

康有为写的序言:“自欧人物质学兴,声、光、化、重电之发明以利用万民者多矣。光则摄影之用大,久行于中国,几于人解用之。沪之宝记最有名,垂卅年,吾门人欧阳石芝以为市隐。石芝老矣,学道尽,以摄影之术付其子慧锵。既童而习之,久而神明之,所谓箕裘者也。慧锵既才,乃举其所久习而神悟者成《摄影指南》一书,盖皆发其躬行心得之妙,与夫译袭抄窃者迥异也。沪上之为摄影久,且世而精妙者,应无出欧阳生上矣。诸摄影者应有所问津欤。辛酉冬南海康更甡”。康有为写的序言大致意思是:自从欧洲人的物质学兴起,前人们已经利用声、光、电的发明造福于民。光学应用在摄影上,很久之前就在中国流行,使用的人越来越多。上海宝记照相馆在上海最有名气,并经营了30年,我的学生(广东新会人,宝记老板)欧阳石芝隐居上海。石芝已经老了,不想继续经营照相馆的业务,他把摄影技艺传授给他儿子慧锵。慧锵自幼习影,久而久之对摄影有所感悟,现著成了《摄影指南》一书。这本书是从实践中取到的心得,与翻译或抄袭人家的东西不一样。摄影在上海已经流行很长时间,而佼佼者也在慧锵之下,摄影者从书中应该有所收获吧。

康有为对14幅摄影作品的评语:

夕照欧阳慧锵摄

第一图《夕照》——上则层云堆叠,下则波光万道,极画片之奇观。(康更甡评)

江湾飞机欧阳慧锵摄

第二图《江湾飞机》——有倦鸟归巢之势(飞机着地则失去画意矣)。康更甡评

*浦帆影欧阳慧锵摄

第三图《*浦帆影》——疏淡兼参差。(康更甡评)

晓航欧阳慧锵摄

第四图《晓航》——风起云涌,令人起壮游之念。(康更甡评)

北京天安门大街

第五图《北京天安门大街》——此街白石为地,附带浅色物品,反光之力甚大,不能作第十六类之宽阔街道论。(康更甡评)

上海俄国领事馆及铁桥欧阳慧锵摄

第六图《上海俄国领事馆及铁桥》——洋场风景,助以华式摇船,令人起历史之感想。(康更甡评)

北京天坛欧阳慧锵摄

第八图《北京天坛》——庄严华贵。(康更甡评)

上海赛马欧阳慧锵摄

第九图《上海赛马》——此图为趋行之象,取其众起骈发,有奔腾浩荡之势。(康更甡评)

北京正阳门欧阳慧锵摄

第十图《北京正阳门》——如雄师蹲伏之态。(康更甡评)

北京北海玉蝀桥与白塔欧阳慧锵摄

第十三图《北京北海玉桥与白塔》——纡徐回折,足显侯门如海气象。(康更甡评)

嘉定魁星阁欧阳慧锵摄

第十五图《嘉定魁星阁》——水静如镜,忽遇小舟过处激成汤纹,几疑身历其境。(康更甡评)

疎林远塔欧阳慧锵摄

第十七图《疏林远塔》残枝交错,古塔矗立,有隆冬之像。(康更甡评)

街市欧阳慧锵摄

第二十一图《街市》——繁忙中寓恬静之状,盖尽摄景之能事,又参以画理者也,后有摄者,当无逾于此。(康更甡评)

天竺进香欧阳慧锵摄

第二十三图《天竺进香》——画中神品。(康更甡评)

画家、书法家康有为长期受中国传统艺术的熏陶,点评摄影作品还是用民族艺术中国画的视角,其观点虽受到民族艺术的局限,但他代表着中国人对于摄影的认识。摄影落脚中国以来,我们看待摄影是带着中国画的有色眼镜的,摄影与民族艺术被人们生拉硬拽地嫁接在一起,并移植到民族艺术园地之中。摄影经过长期的“画意”的栽培,我们已经把摄影培育成中国式的画意摄影并为我所用。

五四运动以后,蔡元培、鲁迅、胡适、刘半农、张大千、徐悲鸿、丰子恺等一批文化名人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