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史学》年第2期●“中国慈善史研究”笔谈周秋光:中国慈善史研究再出发(5-9)爱德华·麦科德、胡水玉、曾桂林:西方学界中国近代慈善史研究述评(9-14)大友昌子、吴雅莉、李慧君:东亚福祉文化的基础——前近代中国台湾地区、朝鲜半岛和日本的比较研究(14-18)●专题研究薛洪波:简牍所见秦律“家罪”考论(19-25)屈卡乐、卢地生:后唐同光*权方镇控制战略研究(26-35)李玉:《申报》所见晚清招商局之账目公开(36-45)汤奇学:“开明专制”思想的先导——论邵作舟极具特色的*治改革思想(46-51+81)侯庆斌:晚清上海陋俗治理中的司法困境与中西矛盾——以法租界内的台基案为例(52-61)张盛满:说书人与乡绅社会:晚清民国江南县域地区的文化入境与文人应对(62-71)杜佩红:民初县官选任制度的重建(72-81)赵兴胜、王哲:地方史视域下的国民**治动员——以国立第六中学的节日纪念为例(—年)(82-91)杨红运:抗战前江苏省保甲推行中的农民心态与*府应对(92-)褚静涛:台湾当局与日本对琉球“剩余主权”说(-)王丹莉:集权与分权的融合:国民经济调整时期的中央与地方财*关系(—年)(-)何元国:“修昔底德陷阱”:一个站不住脚的概念(-)汪诗明:殖民前的澳洲并非“无主地”(-+)张泽宇:苏联向共产国际提供经费的来龙去脉(-)●家族史研究姜勇:北宋太原慕容氏家族发展考论(-)●桐城派研究张体云:张英与戴名世关系考(-)●江淮流域史研究张燕华:改革开放初期皖南山区乡村经济初探——以徽州休宁县鹤城乡樟田大队枧源队财务资料为中心(-)《历史档案》年第1期●珍档撷英刘文华清代《丝纶簿》(2)●档案史料刘文华:嘉庆十六年京城轿夫聚*案档案(下)(4-25)郭琪:光绪朝同文馆教员学生考叙档案(26-51)●明清丝路杨海英:明代万历援朝战争及后续的海运和海路(52-61)张帅:清代*哈萨克马调拨内地考述(62-67)●新书简讯赵增越:《满洲瓜尔佳氏索尔果家族研究》出版(61)●学术论文*治国:清代八旗**考选中的逾岁留任制度(68-76)朱春阳:清代苏州府学修葺考略(77-85)吴冬:从南部档案浅析清代地方司法中的保释(86-96)马金柱:清代东北封禁*策下的旗民交往关系——以乾隆朝吉林珲春为例(97-)王月:乾隆朝热河道设置考论(-)●史苑杂谈张升:乾隆时期《四库全书》提要稿解析(-)吴朋飞:道光十一年《重修河南贡院记》碑文辑述(-)●读档随笔王钊:乾隆十五年东北察访瑞树活动简述(-)●档案介绍赵郁楠:清代内务府满文来文及其史料价值(-)●国外档案郭晶萍、徐珊珊:美国海关档案与清末南洋公学留美生史实(-)●学术动态张利锁:第十八届清史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伍媛媛:第四届“一带一路”文献与历史学术研讨会在杭州召开()《清史研究》年2期张爱萍:废甲编区:清初衡山县里甲赋役改革与基层区划的重塑(1-12)*雅雯:从“社”到“庄”:清代前期山东寿光县顺庄法的推行(13-25)付永正:清代东北八旗界官研究(26-44)罗检秋:学统观念与清初经学的转向(45-60)蔡智力:《四库全书总目》虚实论的辩证结构(61-72)张瑞龙:皇权与科举——明清恩诏科举广额考论(73-91)张仲民:晚清优拔贡的出路——兼论清末的官多为患问题(92-)安海燕:作为“转轮王”和“文殊菩萨”的清帝——兼论乾隆帝与藏传佛教的关系(-)巴斯蒂(MarianneBastid-Bruguière)著、王文婧译:年以前法国的清史研究(-)吴仰湘:《翼教丛编》版本考略(-)杨胜祥:清代科举“补殿试”对进士名次的影响(-)《历史教学》(上半月刊)年第5期●专稿章清、罗明:基于人文素养的培育谈“文化交流与传播”的编写——章清先生访谈录(3)阎照祥:年前后英国托利主义的阐发(9)●专题研究——何以史证陈志刚、张春桐:证据意识和论证能力的培养(14)戴加平:史事为用,史法为体,史识为*——以“史料的研读与解释”为中心(21)李凯:史料研读与历史感的建立(29)张禄佳、郑流爱:“史料实证”培养的主要抓手——以《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为讨论中心(35)肖代龙:史料的三重解读——以一则晚清例规史料的解读为例(41)●教学研究桂俊:“历史解释”素养落地应“清”“新”(45)冒兵、沈为慧:核心素养取向的历史教学目标建构(51)钱轶娜:《中外历史纲要》(下)中的非洲史内容初探(57)●他山之石赵莹:日本高中世界史教科书中全球史叙事的形成——以《明解世界史A》为中心(65)《考古》年第2期●新发现?新进展荆州博物馆:湖北荆州市胡家草场墓地M12发掘简报(3)李志芳、蒋鲁敬:湖北荆州市胡家草场西汉墓M12出土简牍概述(21)●调查与发掘武汉大学历史学院考古学系、河南省文物局南水北调办公室、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河南淅川县马岭遗址煤山文化遗存的发掘(34)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安徽博物院:安徽寿县定湖大道M6发掘简报(50)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广元市文物局、广元市博物馆:四川广元市水柜村南宋王光祖墓(70)●研究与探索袁靖、潘艳、董宁宁、司徒克:良渚文化的生业经济与社会兴衰(83)王青、赵江运、赵海涛:二里头遗址新见神灵及动物形象的复原和初步认识(93)周丽、江章华:试论成都平原春秋时期考古学文化()彭明浩、李若水:龙门奉先寺大卢舍那像龛唐代的补凿与加建()《文物》年第3期●考古新收获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江西樟树国字山墓地考古调查勘探简报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四川成都东华门明蜀王府宫城苑囿建筑群发掘简报●研究与探索张闻捷:钟离君柏墓礼乐制度研究高杰:瓷僧帽壶源流考●简牍文书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湖北荆门严仓1号楚墓出土竹简刘乐贤:出土文献中的战国名将李牧陈松长:岳麓秦简中的对、请、奏文书及相关问题探论●古代镜鉴张文玲:茂陵博物馆藏西汉铜镜●博士论坛熊增珑、叶晓红、樊圣英:辽宁朝阳半拉山墓地出土玉璧研究常钰熙:宋使所记辽中京形制小考《中国典籍与文化》年第2期●文献天地马孟龙:《史记?秦始皇本纪》十八年,十九年伐赵纪事校勘与解读(4)张涌泉、方晓迪:敦煌本《观无量寿经》及其注疏残卷缀合研究(10)原康:闻本《旧唐书》初印本与后印本的差异(7)邓宏旸:国立北平图书馆旧藏红格本《明太祖实录》抄写年代考(22)闫瑞:国图藏《明史稿列传》8册考(33)郭立暄:顾广圻校刻本《述学》之谜(38)●文史新探徐志超:三家分晋考(52)蔡飞舟:北大汉简《荆决》初探(60)孙玲玲:汉代公羊学“日月时例”的发展与演变——以《公羊传》、何休之说为中心(66)李华斌:《文选》五臣音注的现状、原貌和流变(74)谭笑:沈璟曲学著作二种辑考(82)吴晗:《四库全书总目》之《开元天宝遭事》提要辩正(91)朱明数:讲明许郑与分别今古——陈寿祺,皮锡瑞《五经异义》研究的特点()●文化广角贾海生:虢姜簋盖文反映的出适女子所行坛墠之祭()范云飞:南朝礼制因革中的王俭“故事学”()赵江红:静嘉堂藏孤本《三辰通载》考略()任荷、李林芳:段校《广韵》中的异部符号——兼论段玉裁上古音归部的前后变化()●补白:王彬:曾肇《荐章处厚吕南公秦观状》作年考辦(16)罗小华:轪候利苍名字解(51)杨园章:李成梁卒年新考()《中共*史研究》年第1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杨凤城:习近平*史观与中共*史研究(5)●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及知识体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的学术逻辑和文化意函”笔谈李蕉:重构“历史坐标系”:中共*史教育的新时代演进(16)吴起民:“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的学理意涵刍议(24)瞿骏:“历史神圣”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二题(29)王凛然:“国家”视野下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与研究(34)●专题研究欧阳哲生:作为“事件”的五四运动——从档案文献看北洋*府对五四运动的处置(40)姚昱:美国对台湾*事干涉*策的形成:杜鲁门*府的战略认知及其影响(-)(64)吴志*:实证史学理念的现固、强化与中共*史研究的学术化进展(-)●青年论坛论文选登吴敏超:新四*向苏北发展中的国共较量()●学术评论*道炫:关山初度:七十年来的中共革命史研究(13)●读史札记王建华:人民战争对制度成长的多重影响()●研究动态高艳杰、张长虹: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图书馆馆藏资料评析——兼论当代中国东南亚历史研究的变迁(-)《中共*史研究》年第2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吴德刚:中国共产*的伟大人格力量——庆祝中国共产*成立九十九周年(5-13)●专题研究宋学勤、何成云:身份与职业:城乡关系视域中的“亦工亦农”(—)(14-25)*英伟、侯青秀:“机动工”:生产大队的劳动力配置*——以山东省梁桥大队为例(26-37)李坤睿:和战与去留:抗战胜利初期广东中共武装北撤问题研究(38-48)夏清:“词汇竞争”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规范表述的生成(49-59)徐高: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美两国的“反赤化”问题研究(60-75)●本刊专稿石仲泉:邓小平与新中国七十年(76-90)萧冬连:关于改革开放史研究的若干问题——答《中共*史研究》编辑部问(91-)●地方*史研究姜鸿:川陕地区野生动物资源的利用与保护(—)(-)●青年论坛论文选登马楠:从合作走向抗衡:北伐前宁波国家主义派与中共关系之演变(-)●*史资料游正林:苏区阶级工会的兴起(-)●研究综述王志强:新中国成立前后农民“翻身”与“翻身感”研究述评(-)●国外中共*史资料蒋杰:法国藏中国抗战档案史料述略(-)
推荐阅读
历史学期刊资讯
历史学类20年1
历史学期刊资讯l历史学类20年2
历史学期刊资讯
历史学类20年3
历史学期刊资讯
历史学类20年4
历史学期刊资讯
历史学类20年5
投稿邮箱:shidikanxu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