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21世纪前二十年间戏曲文献的搜集整理与 [复制链接]

1#
北京中科医院忽悠         http://pf.39.net/bdfyy/zjdy/161222/5131648.html

作者简介:苗怀明,年生,河南平舆人。南京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戏曲小说,先后出版《二十世纪戏曲文献学述略》《吴梅评传》《从传统文人到现代学者——戏曲研究十四家》等多部论著。

苗怀明

进入21世纪,戏曲研究的生态环境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从学科内部的发展走向来看,经过一个多世纪数代学人的不懈努力,戏曲研究已有了相当丰厚的学术积累,相关研究逐渐进入一个瓶颈期,求新求变成为整个学科的内在要求。

再从学科外部的学术文化环境来看,进入21世纪以来,非物质文化遗产*策的实施及*府科研项目机制、学术评价制度的转变都潜在地影响戏曲研究的方向,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策的实施。国务院先后于年、年、年、年公布了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项,其中传统戏剧共项,超过入选项目总数十分之一的比例。受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各项保护与传承措施的推动,人们开始将戏曲作为全人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重新审视,戏曲观念和观照视角随之发生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直接推动着戏曲的发展,决定着戏曲研究的方向和趋势。

在此背景下,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整个戏曲研究的学术格局和态势走向也潜在地发生着改变,这种改变体现在近二十年的研究成果中,而且仍在进行中,很多东西也许要过若干年后才能看出端倪。戏曲文献的搜集、整理与研究既是戏曲研究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戏曲研究的晴雨表,通过对其情况的梳理和归纳,可以对近二十年间戏曲研究的趋势和特点有着更为全面深入的把握。

总的来看,进入21世纪之后,戏曲文献的搜集、整理与研究迎来了新的生机,取得了许多新的进展,呈现出新的气象。以下以相关著述的出版为例,对21世纪前二十年间中国戏曲文献研究各方面的新进展进行归纳和探讨。

一 重要文献的新发现

说到戏曲文献的新进展,首先要说到的就是重要文献的新发现。自20世纪初以来,经过数代学人长期不懈的辛勤搜罗,很多重要的戏曲文献如《元刊杂剧三十种》、《永乐大典戏文三种》、车王府曲本、清昇平署戏曲档案、《脉望馆抄校本古今杂剧》、《南曲九宫正始》等被陆续发掘出来,并得到较好的保存、整理与研究。这些发现为戏曲研究提供了新的重要文献,也提供了许多新的话题,对戏曲研究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进入21世纪,随着研究条件的改善及学术积累的增加,发现新戏曲文献的空间逐渐变小,也越来越困难。不过经过研究者的努力搜寻,这十多年间还是发现了一些比较重要的新的戏曲文献。

根据内容及性质的不同,可以把这一时期新发现的戏曲文献分为如下三类:第一类是新的戏曲作品。这些戏曲作品有的是未见著录者,有的则是早知其名、未见其书者。第二类是新的戏曲著述版本。第三类是新的戏曲史料。这一时期新发现的戏曲史料数量比较多,就其内容而言,主要有如下两种:首先是古代剧作家佚著佚文的新文献。其中以汤显祖的佚文发现最多。其次是戏曲史料、戏曲文物的新发现。有关这些新文献的具体内容及特点,笔者撰有《21世纪初十余年戏曲文献的新发现与思考》《对近年来汤显祖佚作搜集整理的总结与思考》[1]等,有兴趣者可参看。

总的来看,经过研究者的努力搜求,21世纪的前二十年间还是相继发掘出一些新的戏曲文献,这些新文献或在图书馆访查而得,或系进行田野调查所获,或为书面文献,或为文物史料,发现新文献的渠道和方式是丰富多样的。这些新发现体现了戏曲文献研究的新进展,也代表着戏曲研究的新成就,对戏曲研究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使人们对一些具体问题的认识更为深入、准确。

但同时也要看到,随着学术积累的不断丰厚,发现新戏曲文献的难度也在不断增加,如果要在这一方面取得进展,需要调整思路,拓展渠道,要用更为宽广的视野、在更大的范围内搜求,打破学科壁垒,放眼海内外。不过,即便是有戏曲文献的新发现,其重要性也难以与《元刊杂剧三十种》《永乐大典戏文三种》等相提并论,这些发现固然可以充实和丰富现有的戏曲研究,但已难以形成一个新的学术领域,更不用说对戏曲史发展格局的改变了。这也让人们认清一个事实,那就是以后的戏曲研究应将更多的精力集中在对现有文献的梳理、整理和研究上,放弃粗放经营的研究方式,采用精耕细作的方法,这将逐渐成为研究的主流。总之,尽管已经变成可遇而不可求,但对新戏曲文献的发现依然可以抱有期待。

二 戏曲目录、索引的编制

戏曲目录的编制工作历来受到研究者的重视,此前已有较多的研究成果,如傅惜华的系列戏曲目录、庄一拂的《古典戏曲存目汇考》等。就戏曲目录的编制而言,对全备、完善的要求是永无止境的。这一时期仍有新的戏曲目录著作面世。总的来看,大型的戏曲总目已不多见,多是一些弥补此前研究不足的特色之作。

根据这一时期所出戏曲目录的内容和特点,可以将其分为如下两类:

第一类是海内外公私藏书机构所藏戏曲文献目录,即为海内外各公私藏书机构所编制的收藏目录。这些藏书机构所藏戏曲文献学界往往了解得不够系统深入,通过这些目录,可以得知其戏曲收藏之全貌。

这一时期编制的国内公私藏书机构所藏戏曲文献目录,以中国艺术研究院图书馆相关的目录居多,有如下四种:

《傅惜华藏古典戏曲珍本丛刊提要》,王文章主编,学苑出版社年版。该书为配合《傅惜华藏古典戏曲珍本丛刊》一书而编,共收录傅惜华所藏戏曲种,涉及曲目种。

《傅惜华藏古典戏曲曲谱身段谱丛刊提要》,王文章主编,学苑出版社年版。该书为配合《傅惜华藏古典戏曲曲谱身段谱丛刊》一书而编,共收录傅惜华所藏古典戏曲曲谱种、古典戏曲身段谱80种。

《中国艺术研究院图书馆藏抄稿本总目提要》,俞冰主编,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年版。全书分戏曲、曲艺、美术、音乐、杂著五类,收录相关稿抄本种,其中戏曲占有相当的分量。

《齐如山百舍斋藏善本知见录》,俞冰著,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年版。该书主要收录中国艺术研究院图书馆所藏齐如山百舍斋旧藏戏曲、小说。

此外还有一种日本公私藏书机构所藏戏曲目录,即*仕忠所著的《日藏中国戏曲文献综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年版。该书收录日本公私藏书机构所藏戏曲及相关文献。全书分杂剧、传奇、曲选、花部曲本及选集、曲谱、曲话曲韵曲目、其他七编。

第二类为专题戏曲文献目录,即依据某一专题编制的戏曲文献目录。主要有:《戏曲文物资料表》,车文明编著,载其《20世纪戏曲文物的发现与曲学研究》,文化艺术出版社年版。全表分戏台、雕塑、碑刻、戏画、抄(刻)本、舞台题记、其他7类,共收各类戏曲文物余条。《现存明刊〈西厢记〉综录》,陈旭耀著,上海古籍出版社年版。该书收录现存明代《西厢记》刊本47种。《傅惜华古典戏曲提要笺证》,谢雍君笺证,学苑出版社年版。该书收录傅惜华所编《缀玉轩藏曲志》《碧蕖馆藏曲志》《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三种戏曲提要著作,共收戏曲提要篇。《山西戏曲剧目总揽》,李文虎、阎玉庭、徐秉梅编著,三晋出版社年版。该书收录山西戏曲创作、流传的戏曲剧目多个。

值得一提的还有吴平、回达强主编的《历代戏曲目录丛刊》(广陵书社年版)。该书采取影印出版的方式,将元代至民国间的65种戏曲目录汇为一编,为相关研究提供了较大便利。

除上面重点介绍者外,这一时期编制的戏曲目录尚有左鹏*的《近代传奇杂剧目录》(载其《近代传奇杂剧研究》,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年版)、《稀见近代传奇杂剧四种》(《学术研究》年第4期),吴敢的《宋元明南戏总目》(征求意见稿)(载温州市文化局编《南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华书局年版),朱万曙的《明代戏曲评点本存本目录(初编)》(载其《明代戏曲评点研究》,安徽教育出版社年版),郭英德的《〈牡丹亭〉传奇现存明清版本叙录》(《戏曲研究》第71辑,文化艺术出版社年版),张净秋的《〈昇平宝筏〉版本叙录》(《戏曲研究》第84辑,文化艺术出版社年版),李声凤的《19世纪法国译介的中国戏曲作品》(出版部分,载其《中国戏曲在法国的翻译与接受(—)》,北京大学出版社年版),蔡雨燕、宫楚涵所编的《中国地方戏曲剧目汇考》(学苑出版社年版),杨秀峰、胡坤龙所编的《中国戏曲电影和获奖戏曲电视剧总目(—)》(文化艺术出版社年版)等。

目录向有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之功,随着资讯的便捷发达及学术的不断积累,海内外公私藏书机构所藏戏曲文献的整体情况通过各类目录可以得到较为系统完整的了解,在此基础上进行整合,编撰一部收录完备、体例完善的中国戏曲全目的学术条件已经具备。当下*府对各类重大项目也非常支持,可以利用这一有利条件,集戏曲研究界之力,完成这样一部具有集大成意义的戏曲目录著作。

随着学术积累的不断增加,如何方便、快速检索和利用现有研究成果便成为一个重要问题。为满足这一学术需要,这一时期研究者还编制了一些戏曲资料的专题索引,为研究者提供了不少便利,主要有:《中国剧场史资料总目》,朱联群、周华斌编著,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年版。该书主要收录年至年6月间出版的中国剧场文献,以大陆出版物为主,兼及港台、澳门地区的部分资料。《中国戏曲文论总目:—》,蔡雨燕、宫楚涵编,学苑出版社年版。该书主要收录年至年间全国各类报刊上刊载的戏曲文章[2]。《中国戏曲论文索引(—)》,颜全毅、李菁编著,文化艺术出版社年版。该书接续《戏曲理论文章索引(—)》一书,收录年年初至年年底间的戏曲论文。

相关索引著述尚有徐丽蓉、张蕾、吴晓惠等所编的年至年间的《中国古代戏剧研究论文索引》《中国古代戏曲研究论文索引》系列(载《戏曲研究》第57—83辑,中国戏剧出版社—年版),刘达科的《五十年来元曲整体研究著作叙录》(《晋图学刊》年第4期),戚世隽的《明杂剧研究论著目录索引》(载其《明代杂剧研究》,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年版),王卫民的《吴梅研究资料索引》(载其《吴梅评传》,河北教育出版社年版),杨秋红、钟涛的《—元杂剧研究主要论文索引》(载钟涛《元杂剧艺术生产论》,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年版),汉江的《高则诚与〈琵琶记〉研究论文索引》(载温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编《琵琶记研讨会论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年版),林舒俐、郭英德的《中国古典戏曲研究英文论著目录(—)》(《戏曲研究》第79、80辑,文化艺术出版社、年版),张净秋的《西游戏研究论文索引》(截至年,载其《清代西游戏考论》,知识产权出版社年版)等。

戏曲目录方面的研究著述则有倪莉《中国古代戏曲目录研究综论》(知识产权出版社年版),王瑜瑜《中国古代戏曲目录研究》(人民文学出版社年版),赵兴勤《〈古典戏曲存目汇考〉补正》(《艺术百家》年第3期)、《〈古典戏曲存目汇考〉说略》(载吴敢、杨胜生编《古代戏曲论坛》,江苏古籍出版社年版)等。

随着文献数字化的日益深入和普及,出现了知网、万方、读秀等大型数据库,检索已有研究成果的条件大为改善,不少人认为论著论文类的索引著作已经过时,不再需要。其实这个看法是片面的,虽然现在检索的手段相当发达,可以利用作者、题目、主题词乃至全文检索等多种检索方式,但搜索出来的结果通常和预期的不一致,通常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不能搜出需要的全部著述,比如所搜《牡丹亭》的已有成果,仅仅用“牡丹亭”一次显然是不行的,即便增加“汤显祖”“杜丽娘”“柳梦梅”等关键词,仍会有遗漏,而且这些搜索的结果多以时序、引用、转载等方式排序,无法做到分类,难以看出研究的整体情况;二是搜出的结果有不少是无效无用的。因为相当多的问题只是提及而已,而要筛选出想看的文章,需要不少时间,造成浪费。因此,利用文献数字化的便利条件,编纂一些搜罗完备、体例完善的戏曲研究著述专题索引,仍有必要。这类索引不仅可以作为工具书使用,而且可以通过对这类索引的阅读,了解研究的历史和全貌,这是一般的学术史著作所无法替代的。遗憾的是,这一问题并未引起学界的重视,相关的著述并不多。

三 戏曲作品的整理出版

与戏曲文献研究的其他方面相比,相关作品的整理出版还有较大的空间,虽然此前已有《古本戏曲丛刊》《全元戏曲》《全元曲》等大型戏曲总集的出版,但还不能满足阅读和研究的需求,有些稀见作品以及重要的版本还没有刊布过,许多作品需要进行校勘整理。

这一时期戏曲作品的整理出版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取得了比较大的进展。先说戏曲珍籍的影印出版。这一时期影印出版了一批规模较大、较为重要的戏曲总集或丛书,根据各书的内容及特点,可以将其分为如下两类:

第一类为海内外公私藏书机构所藏戏曲作品的汇编。这一时期一些著名藏书家如郑振铎、马廉、傅惜华、吴晓铃、程砚秋等人的藏曲集中刊布,为相关研究提供了很大便利。其中收录国内公私所藏戏曲文献者主要有:

《不登大雅文库藏珍本戏曲丛刊》,北京大学图书馆编,学苑出版社年版。该书分元明卷、清代卷两卷,共收录马隅卿所藏珍本戏曲64种,读者借以得睹马氏藏书原貌。

《绥中吴氏藏抄本稿本戏曲丛刊》,吴书荫等编,学苑出版社年版。该书收录吴晓铃珍藏各类戏曲作品、剧目、曲评及戏曲史料共种,其中多为稀见抄本、稿本,大多为《古本戏曲丛刊》未收者。

《郑振铎藏古吴莲勺庐抄本戏曲百种》,殷梦霞选编,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年版。该书收录国家图书馆所藏古吴莲勺庐抄本戏曲97种,这批戏曲文献原为郑振铎旧藏,系张玉森传抄收藏。

《苏州博物院藏古吴莲勺庐戏曲抄本汇编》,苏州博物馆编,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年版。郑振铎所藏97种已以《郑振铎藏古吴莲勺庐抄本戏曲百种》为名影印出版,该书则将藏于苏州博物馆的种影印出版,将这两套书合在一起,可见张玉森古吴莲勺庐抄本戏曲的全貌。

《傅惜华藏古典戏曲珍本丛刊》,王文章主编,学苑出版社年版。该书收录傅惜华所藏戏曲种,涉及曲目种,多为稀见或未曾出版的戏曲珍本[3]。

《北京大学图书馆藏程砚秋玉霜簃戏曲珍本丛刊》,北京大学图书馆编,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年版。全书分为曲文曲谱与骨牌灯式两类,收录程砚秋所藏二百多种戏曲剧目资料。

《北京大学图书馆珍藏瑞鹤山房抄本戏曲集》,何燕华主编,中华书局年版。该书收录晚清昆曲名伶杜步云所抄戏曲文献46种,其中曲本45种,曲学著作《明心鉴》1种。

《郑振铎藏珍本戏曲文献丛刊》,刘祯、程鲁洁编,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年版。该书收录中国国家图书馆所藏郑振铎藏曲善本、珍本,共种。多为元明清时期的戏曲作品,其中有不少未曾公开出版过。

《故宫博物院藏清宫南府昇平署戏本》,故宫出版社年版。该书收录故宫博物院图书馆所藏全部南府昇平署戏本,其中有不少为第一次公开刊布。

同类著述还有《大连图书馆藏珍秘戏曲古籍丛刊》(广陵书社年版),叶金森、孙萍所编的《富连成藏戏曲文献汇刊》(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年版)等。

收录海外公私藏书机构所藏戏曲作品的总集主要有:

《哈佛燕京图书馆藏齐如山小说戏曲文献汇刊》,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年版。该书收录哈佛燕京图书馆所藏齐如山旧藏小说戏曲71种,其中戏曲24种。

《日本所藏稀见中国戏曲文献丛刊》(第一辑),*仕忠、金文京、乔秀岩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年版。该书收录日本所藏稀见中国戏曲作品及曲谱38种。该书第二辑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于年出版,收录杂剧8种、传奇14种、曲学文献8种。

《日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双红堂文库藏稀见中国钞本曲本汇刊》,*仕忠、大木康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年版。该书收录日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双红堂文库所藏曲本,共部书、种曲。

第二类为以专题形式汇编整理的戏曲总集或丛书。其中按照曲体或时代编印的戏曲总集或丛刊主要有:

《中国古代杂剧文献辑录》,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年刊行。该书收录中国古代杂剧书籍十多种。

《明清孤本稀见戏曲汇刊》,*仕忠编校,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年版。该书收录明清孤本稀见戏曲作品30多种,分杂剧、传奇二编,多为海内外孤本。

《珍稀戏曲古本系列》,文化艺术出版社年版。该系列主要收录明清时期稀见戏曲作品,已出版《明富春堂新刻出像音注花栏南调西厢记》《明万历初刻本牡丹亭还*记》《明致和堂刻本六幻西厢记》《乾隆沈文彩钞本长生殿传奇》《清内府四色抄本狮吼记传奇》《乾隆安殿本》。

《古本戏曲丛刊》第六集,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年版。该书上承《古本戏曲丛刊》第五集,收录清顺治到雍正时期的传奇作品种。第七集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年版,收录清康熙至乾隆年间传奇杂剧92种。

《未刊清车王府藏曲本》,北京大学图书馆编,学苑出版社年版。该书以首都图书馆所编《清车王府藏曲本》未收的北京大学图书馆藏第一批孔德学校原抄本种为基础,并纳入首都图书馆过录北京大学部分曲本的原本,共收录北京大学藏第一批孔德学校曲本种,实际收录剧曲唱本种。

《明清孤本戏曲选本丛刊》(第一辑),陈志勇编,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年版。该书辑录明清时期孤本戏曲选本20多种。

《近人传奇杂剧初编》,常法宽、常大鹏编,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年版。该书收录近人传奇杂剧近种[4]。

《中国近代地方戏曲剧本丛刊》(第一辑),王文章主编,学苑出版社年版。该书收录清中期至近代的弋腔、皮*、京剧各种戏曲抄本、刻本、石印本共种,其中弋腔种、皮*51种、京剧种。

《昆剧传世演出珍本全编》,苏州昆剧传习所编,上海人民出版社年版。该书收录昆剧舞台演出本种,共折。

以单部作品或作者、演员为专题编印的戏曲总集和丛刊主要有:

《古本琵琶记汇编》,孙崇涛主编,中华书局年版。该书收录《琵琶记》的五种重要版本,全书内容分两部分,前一部分为五种《琵琶记》刊本的影印本,后一部分为五种刊本的校录本。

《古本西厢记汇集》,国家图书馆古籍馆编,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年版。该书现已出版两集,其中初集收录明代《西厢记》刊本15种,二集为《国家图书馆藏西厢记善本丛刊》,收录各类《西厢记》善本35种,皆为明刊及清初珍稀刊本,多系吴梅、郑振铎等人的旧藏。

《梅兰芳演出剧本汇编》,梅兰芳纪念馆编,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年版。该书收录梅兰芳纪念馆收藏的所有梅兰芳演出剧本70余种,其中有不少带有工尺谱或简谱。

《国家图书馆藏〈牡丹亭〉珍本丛刊》,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年版。该书收录国家图书馆所藏明清时期《牡丹亭》珍贵刊本22种,其中明代刊本16种,清代刊本6种。

除上面重点介绍者之外,这一时期影印出版的重要戏曲书籍尚有《清车王府藏曲本》(学苑出版社年版),《新刊大字魁本全相参增奇妙注释西厢记》(河北教育出版社年版),昆剧博物馆所编的《昆剧手抄曲本一百册》(广陵书社年版),泉州市文化局、泉州地方戏曲研究社所编的《荔镜记荔枝记四种》(中国戏剧出版社年版),周秦所编的《昆戏集存》甲编(*山书社年版),《盛明杂剧》(中国书店年版),《奢摩他室曲丛》(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年版),《清乾隆御览四色抄本戏曲两种》(上海古籍出版社年版),《吟风阁杂剧》(载《无锡文库》第4辑,凤凰出版社年版),叶金森、孙萍所编的《富连成藏戏曲文献汇刊》(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年版),《明刻古典戏曲六种》(中华书局年版),《清杂剧传奇九种》(花山文艺出版社年版)等。

除了专门的戏曲总集或丛书,这一时期影印出版的其他大型总集或丛书也有收录戏曲作品及著述者,如《续修四库全书》(上海古籍出版社年版)。该书集部曲类、戏剧类收录戏曲作品集、单部作品及曲谱、曲品类著述80多种。再如陶湘所辑的《喜咏轩丛书》(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年版)收录《秦楼月》《红梨记》《绣襦记》等6部戏曲作品及《明刻传奇图像十种》。《北京市古籍善本集萃》(学苑出版社年版),该书收录首都图书馆所藏十余种善本古籍,其中有三种为明刊戏曲作品,即明朱墨套印本《西厢记》、明万历玉海堂朱氏刊本《牡丹亭还*记》、明万历金陵唐氏文林阁刊本《琵琶记》。

值得一提的还有中华再造善本,其中亦收录有不少戏曲书籍,如《新校注古本西厢记》()、明凌濛初朱墨套印本《西厢记》()、《元曲选》()、《古今杂剧》(5)、《古杂剧》()、《曲波园传奇》()、《盛明杂剧》()、《绿牡丹传奇》()、《石巢传奇》()、《一笠庵新编占花魁传奇》()、《秣陵春传奇》()、《风筝误传奇》()、《曲律》()、《远山堂剧品》()、《新刊合并董解元西厢记 新刊合并王实甫西厢记》()等。较之一般影印本,中华再造善本高度仿真,更能反映作品的原貌,为研究提供了较大便利。

影印刊行之外,这一时期还出版了不少戏曲作品的校勘整理本,其中规模较大者有:

《六十种曲评注》,*竹三、冯俊杰主编,吉林人民出版社年版。该书以清代重印本为底本,参校中华书局本及其他相关版本,最后还有附编,收入与本剧有关的研究资料,并选《六十种曲》以外某些古本的插图若干[5]。

《中国京剧流派剧目集成》,*克主编,学苑出版社年开始出版。该书拟收录京剧各流派51位创始人、优秀继承人的代表性剧目多出,其中一半以上此前从未刊行过,目前已出到第40集。

《山左戏曲集成》,王绍曾、宫庆山编,上海古籍出版社年版。该书收录元明清时期山东29位作家的戏曲作品68种。

《齐鲁古典戏曲全集》,陈公水主编,陈公水等编著,中华书局年版。该书分元杂剧卷、明清杂剧卷、明清传奇卷三卷,收录元明清时期山东30余位戏曲作家的戏曲作品70余部。

《清车王府藏戏曲全编》,*仕忠主编,广东人民出版社年版。该书共收录现存海内外清车王府所藏戏曲作品种。

《莆仙戏传统剧目丛书》,中国人民*治协商会议莆田市委员会、福建省艺术研究院编,中国戏剧出版社年版。该书为莆仙戏剧目及文献资料汇编,共23卷,其中前17卷为剧本,共收录莆仙戏传统剧本个。

《清代宫廷大戏丛刊》,詹怡萍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年版。该书以北京大学图书馆藏《古本戏曲丛刊》为底本,对13种宫廷戏曲作品进行标点整理。

《西北稀见戏曲抄本丛刊》,郭向东、李芬林主编,浙江古籍出版社年版。该书收录藏于甘肃省图书馆、甘肃省艺术研究院的种清代民间戏班秦腔剧本。

《稀见明代戏曲丛刊》,廖可斌主编,东方出版中心年版。该书分杂剧卷、传奇卷和佚曲卷,共收录《六十种曲》《盛明杂剧》《孤本元明杂剧》《古本戏曲丛刊》等大型戏曲典籍以外的稀见明代戏曲79种(含杂剧42种,传奇37种)以及种明代戏曲的佚曲。

同类书籍还有孙崇涛、*仕忠笺校的《风月锦囊笺校》(中华书局年版),胡胜、赵毓龙所编的《西游记戏曲集》(辽海出版社年版、人民文学出版社年版),李跃忠辑校的《演剧、仪式与信仰:中国传统例戏剧本辑校》(中国戏剧出版社年版),王汉民辑校的《福建文人戏曲集:元明清卷》(海峡文艺出版社年版),姚宝瑄所注的《吉家营故事戏剧本简注》(三晋出版社年4月版),吴柏森评注的《古代昭君戏曲注评》(湖北人民出版社年版),贾治中、杨燕飞校注的《清代药性剧》(学苑出版社年版),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所编的《京韵新粹》(中华书局年版),四川省川剧艺术研究院所编的《川剧传统剧目集成》(四川人民出版社年版),马明高主编的《孝义皮影木偶传统剧本集成》(三晋出版社年版),吴新苗、胡叠辑校的《观音戏曲集》(中华书局年版),温州艺术研究所整理的《温州传统戏曲剧目集成》(上海古籍出版社年版),朱恒夫主编的《中国傩戏剧本集成》(上海大学出版社年版),胡世厚主编的《三国戏曲集成》(复旦大学出版社年版)等。

此外这一时期还出版了一些曲家的别集,或为戏曲集、诗文集,或为包括诗文、戏曲在内的全集。据笔者所知见者主要有:马冀编集校注《杨景贤作品校注》(内蒙古大学出版社年版),傅丽英、马恒君校注《马致远全集校注》(语文出版社年版),王卫民整理《吴梅全集》(河北教育出版社年版),张树英校点《沈自晋集》(中华书局年版),陈古虞、陈多、马圣贵点校《李玉戏曲集》(上海古籍出版社年版),卜键笺校《李开先全集》(文化艺术出版社年版、上海古籍出版社年版),徐振贵主编《孔尚任全集辑校注评》(齐鲁书社年版)[6],沈不沉所编《洪炳文集》(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年版),王汉民、周晓兰编集校点《孟称舜戏曲集》(巴蜀书社年版),谢伯阳整理《冯惟敏全集》(齐鲁书社年版),徐凌云校注《皖人戏曲选刊·方成培卷》(*山书社年版),陆林整理《皖人戏曲选刊·龙燮卷》(*山书社年版),李占鹏校注《汪廷讷戏曲集》(巴蜀书社年版),吴秀华、霍现俊、王学奇整理《笠翁传奇十种校注》(天津古籍出版社年版),汪超宏整理《屠隆集》(浙江古籍出版社年版),赵红娟点校《臧懋循集》(浙江古籍出版社年版),王相民校注《李芳桂剧作全集校注》(三秦出版社年版),张蕻、张崇文校注《李芳桂碗碗腔皮影戏剧作全集校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年版),赵晓红整理《朱有燉集》(齐鲁书社年版),徐朔方校注《汤显祖集全编》(上海古籍出版社年版),邹自振主编《汤显祖戏曲全集》(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年版),杨旭辉点校《尤侗集》(上海古籍出版社年版),朱仰东笺注《朱有燉〈诚斋录〉笺注》(中国文联出版社年版),王宁等校注《冯小青戏曲八种校注》(*山书社年版),廖立、廖奔校注《朱有燉杂剧集校注》(*山书社年版)。

单部戏曲作品的整理本主要有:周琪、周松校注《天山雪传奇校注》(甘肃教育出版社年版),胡德平、赵建伟笺注《续琵琶笺注》(中华书局年版),池万兴评注《蕉帕记评注》(上海古籍出版社年版),郑国权所著《明万历荔枝记校读》(中国戏剧出版社年版),毛景娴校勘《武香球传奇校点》(学苑出版社年版),根山徹编校《牡丹亭还*记汇校》(山东大学出版社年版)。

总的来看,这一时期出版的戏曲作品集规模大、数量多,许多稀见的作品乃至孤本得到刊布,为研究者提供了很大便利,使他们可以免于图书馆间的奔波劳苦。但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这一时期刊印的不少大型作品集价格昂贵,印数少,只有少数图书馆购藏,要阅读使用并不是很方便。如能在出版纸质版的同时,也发布价格较低的电子版,也许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当下网络上戏曲作品集的电子版大多为盗版,出版社对这类需要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再比如,这一时期出版的作品集大多为影印版,校勘整理者所占比例偏少。影印接近原貌,这是其优点,但缺点是不便于阅读,特别是那些抄写潦草、异体字别字甚多的民间抄本。对作品阅读的需求是多方面的,如果不是版本等方面的特别需要,并不一定要阅读影印本,校勘整理质量精良的校勘本特别是那种集汇校、汇评、汇注于一身的校勘整理本学界同样需要,但这类整理本目前还不多。

当下所掌握的戏曲文献资料较之先前,要丰富得多,在此条件下,精心挑选底本、校本,设计完善的整理体例,充分吸收前人成果,后出转精。可以整理出版一批具有集大成意义的戏曲作品校注本或笺注本。在此方面,古代小说有不少优秀的成果可资参考和借鉴,戏曲作品的校勘整理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四 戏曲文献资料集的编印

这一时期在戏曲文献的整理汇编方面也取得了不少成就,出版了一批收录完备、质量较高的戏曲文献资料集,不仅数量多,而且内容丰富,涉及戏曲的各个方面,这里分类予以介绍。

第一类为公私藏书机构所藏戏曲文献资料集,即将藏书机构所藏戏曲文献集中编集出版。其中主要有:《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清宫昇平署档案集成》,中华书局年版。该书收录中国国家图书馆所藏内廷演剧档案和曲本。《傅惜华藏古典戏曲曲谱身段谱丛刊》,学苑出版社年版。该书分戏曲曲谱与戏曲身段谱两大类,收录傅惜华所藏古典戏曲曲谱类图书种,古典戏曲身段谱类及彩绘本图书82种。《首都图书馆藏旧京戏报》,韩朴主编,学苑出版社年版。该书收录首都图书馆所藏从清朝光绪末年至二战期间的旧戏单近种,涉及北京城40多家茶园、戏园和戏院。

此外,海南出版社年影印出版的《故宫珍本丛刊》一书也收录了余种清南府与昇平署剧本与档案[7]。

第二类是古代戏曲的资料集。这类著述此前已出版过不少,这一时期出版了一些具有集大成性质的资料集,收录更全,搜罗更广。其中主要有:《历代曲话汇编》,俞为民、孙蓉蓉主编,*山书社-年版。全书分唐宋元编、明代编、清代编、近代编共四编,收录唐宋以来历代曲话著作,是目前为止规模最大的一部曲话资料汇编。《中国戏曲广记》,邓运佳编,四川大学出版社年版。该书以文献作者及其著作在二十五史中所在的朝代先后为序,将相关戏曲资料汇为一编。《南戏大典》“资料编”,俞为民、洪振宁主编,*山书社年版。该书资料编分明代、清代两卷,收录明代至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间有关南戏的资料,以专著为主,兼收评点、序跋、尺牍、笔记、诗词曲等形式的资料。《隋唐五代宋金戏剧史料汇编》,张发颖编,学苑出版社年版。该书包括隋、唐、五代十国、辽、两宋、金等各代各地区戏剧活动资料,时限上自隋开国,下至元灭南宋。《明人笔记中的戏曲史料》,吴晟辑注,江西人民出版社年版。该书共辑录72位明代作家77部笔记中的戏曲史料。凡《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所辑者皆不录,补录了其失收的一些史料。

《古代曲学名著疏证》丛书,刘崇德、龙建国、田玉琪主编,江西教育出版社年版。该丛书选取曲学史上重要的著述进行疏证,包括《〈碧鸡漫志〉疏证》《〈南词叙录〉疏证》《〈唱论〉疏证》《〈词谑〉疏证》《〈曲品〉疏证》《〈剧说〉疏证》《〈螾庐曲谈〉疏证》等。《〈西厢记〉注释汇评》,周锡山编著,上海人民出版社年版。该书分《西厢记》正文、注释、短评,《西厢记》明清版本和评本目录,《西厢记》明清版本序跋汇辑,《西厢记》评论汇辑,《西厢记》评点本评语汇录,《西厢记》研究六个部分,汇录有关《西厢记》的评论资料[8]。《王实甫〈西厢记〉汇评》,杨绪容整理,人民出版社年版。该书全文辑录王实甫《西厢记》剧本的唱词、说白及26种评本的眉批、夹注等。

同类书籍尚有王卫民编著《中国历代曲论释评》(民族出版社年版),陈良运主编《中国历代赋学曲学论著选》(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年版),吴书荫校注《曲品校注》(中华书局年版),徐泳、陶嘉今所编《李开先研究资料汇编》(山东文艺出版社年版),郑志良校注《〈南词叙录〉校注》(载其《关于〈南词叙录〉的版本问题》,《戏曲研究》第80辑,文化艺术出版社年版),赵维国所辑《〈申报〉所载晚清戏曲小说禁毁史料》(载其《教化与惩戒:中国古代戏曲小说禁毁问题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年版),张天星所编《晚清报载小说戏曲禁毁史料汇编》(北京大学出版社年版)等。

第三类是剧种资料集,即围绕某一剧种所编的资料集。这类资料集此前编得较少,这一时期集中出版了一批,其中规模最大的当属《昆曲艺术大典》。

《昆曲艺术大典》,王文章总主编,安徽文艺出版社年版。该书收录从昆曲的起源形成到年间的文字文献、谱录文献、图片资料、音像资料文献等,全书分《历史理论典》、《文学剧目典》、《表演典》、《音乐典》、《美术典》、《音像集成》(含音视频硬盘一套)、《索引》部分。此外尚有:

《民国京昆史料丛书》,学苑出版社年起出版。该丛书收录晚清至民国间所刊行的重要戏曲书籍与刊物,大多是有关京剧者。截止到目前,已出版至第十四辑,共收录各类戏曲书籍及刊物24种。

《京剧历史文献汇编·清代卷》正、续编,傅谨主编,凤凰出版社年版、年版。该书分专书、清宫文献、申报、其他报纸、日记、笔记及其他、图录等卷,收录清代有关京剧的各类历史文献。

《莆仙戏史料集》,杨榕编,中国戏剧出版社年版。该书为《莆仙戏传统剧目丛书》第23卷,分史录篇、调研篇、戏史篇、戏谚篇、戏联篇五个部分,收录唐咸通年至年之间的莆仙戏资料。

《弋阳腔史料三百种注析》,苏子裕编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年版。该书从各种文献资料中辑录弋阳腔史料余种,按照声腔特点编配,并进行注解、诠释。

《民国时期西安秦腔班社戏报汇编》,郭红*主编,上海书店出版社年版、年版。该书分易俗社卷、三意社卷、正俗社·正艺社卷和榛苓社、牖民社等28家剧社卷,收录年至年各秦腔班社的演出信息。

同类书籍尚有泉州地方戏曲研究社所编《泉州传统戏曲丛书》(中国戏剧出版社-年版),陈月英、于宏敏所编《河南戏剧活动报刊资料辑录(—)》(中国戏剧出版社年版),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所编《中国民族民间艺术资源总目(戏曲卷)》(学苑出版社年版),沈不沉编著《温州戏曲史料汇编》(中国戏剧出版社年版),朱伟明、陈志勇所编《汉剧研究资料汇编(—)》(武汉出版社年版),廖生训、程鲁洁所编《清末民国京剧研究文献辑刊》(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年版)等。

第四类是有关戏曲版画的资料集。这也是近年来戏曲乃至整个通俗文学研究的一个热点,相关资料集也出版了一批。其中主要有:

《琵琶记版画图录》,广陵书社年版。该书收录明凌濛初刻朱墨套印本《琵琶记》、明容与堂刻《李卓吾批评琵琶记》、清成裕堂刻《绣像第七才子书》、清末暖红室刻《陈眉公批评琵琶记》四种刻本的全部插图共幅。

《明清戏曲版画》,周亮编,安徽美术出版社年版。该书共选收明清时期的版本余种,图版0余幅,涵盖了明清各个时期不同风格流派的戏曲版画插图作品。

同类著述尚有周心慧撰集的《中国古代戏曲版画集》(学苑出版社年版)、国家图书馆特藏组所编的《国家图书馆藏戏曲小说版画选粹》(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年版)、《国家图书馆藏珍本杂剧传奇地方戏曲艺插图全集》(缩微中心年版)、首都图书馆所编的《古本戏曲版画图录》增订修补本(学苑出版社年版)、张满弓所编的《古典文学版画》戏曲(一、二,河南大学出版社年版)、《戏曲版画留真》(中国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年刊行)、《明刻传奇图像十种》(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年版)、钱谷原所的编《明刻西厢记版画》(上海远东出版社年版)。

第五类是有关宫廷戏曲的资料集,这类资料过去受意识形态的影响,不受重视,近年来逐渐受到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