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改小编提示: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年)》,成为新时代推动深圳改革开放再出发又一重大举措。未来将在哪些领域赋予深圳改革上更多自主权?如何支持深圳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改革开放?在18日举行的国新办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等相关部门和地方就一系列热点问题回应社会关切。1
首批授权清单将释放巨大改革红利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宁吉喆表示,深圳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40条授权事项中20多项需突破现有法律法规和*策规定,涉及近百项具体条款调整
10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对做好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提出了明确要求,指出*中央决定以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为契机,支持深圳实施综合改革试点,以清单批量授权方式,赋予深圳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更多自主权,强调“要着眼于解决高质量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着眼于建设更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多策划战略战役性改革,多推动创造型、引领性改革”,这为深圳经济特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改革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也为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提供了根本遵循。
▲10月1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宁吉喆,科技部副部长徐南平,自然资源部副部长庄少勤,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阎庆民,中共广东省委常委、广东省人民*府常务副省长林克庆,中共深圳市委副书记、深圳市人民*府市长陈如桂介绍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扎实推动深圳综合改革试点落地见效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中国改革报、改革网记者高弘杰摄)
10月1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宁吉喆,科技部副部长徐南平,自然资源部副部长庄少勤,证监会副主席阎庆民,广东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林克庆,深圳市委副书记、市长陈如桂介绍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扎实推动深圳综合改革试点落地见效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首批授权事项刚好是40项。”宁吉喆表示,40条授权事项中,有20多项需要突破现有法律法规和*策规定,涉及近百项具体法律法规和*策条款的调整,具有很强的创新性、突破性,体现了中央授权改革的力度和深度,这将为推动高质量发展释放巨大的改革红利。
“支持深圳实施综合授权改革试点,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央从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部署。一年多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中央*治局常委会会议,对《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进行了审议。10月11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公开发布了方案,这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央对深圳改革开放和创新发展的高度重视,也充分体现了深圳综合授权改革试点在全国改革开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宁吉喆表示,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的关键时点上,推出这个方案,意义十分重大,这是发挥好深圳在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作用的重大举措,是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关键一招,是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宣示,也是全面深化改革方式方法的全新探索。
宁吉喆介绍,《方案》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一个关键改革、三个阶段目标、五大工作原则、二十七条改革举措、四十条首批授权事项”。
一个关键改革——“综合授权”改革,就是在中央顶层设计和战略部署下,按照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要求,以清单式批量授权方式,赋予深圳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更多自主权,支持深圳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改革开放。
三个阶段目标——年试点开好局、起好步,年试点取得阶段性成效,到年基本完成试点改革任务,为全国制度建设作出重要示范。
五大工作原则——一是坚持解放思想,守正创新;二是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三是坚持系统集成、协同高效;四是坚持先行先试、引领示范;五是坚持底线思维、稳步实施,科学把握时间节奏和步骤。
二十七条改革举措——《方案》围绕要素市场化配置、营商环境、科技创新、对外开放、民生服务、生态环境和城市空间治理等六大方面提出27项目标任务和保障措施。
四十条首批授权事项包括六个方面,其中要素市场化配置方面13条,营商环境方面8条,科技创新体制方面6条,对外开放方面7条,公共服务体制方面3条,生态和城市空间治理方面3条,各条中明确了改革事项的主要内容。
在谈到清单与方案的关系及其特点时,宁吉喆表示,实施方案重在明确重点领域、改革方向和构建机制,授权清单重在具体落实,二者前后呼应、互为支撑。授权清单在实施方案总体框架下,按照*中央、国务院的改革部署,结合深圳改革发展实际,分批次提出有针对性的改革举措。
综合授权有别于此前改革试点通常实行的“一事一议、层层审批、逐项审核”的授权方式,是在中央顶层设计和战略部署下,以清单式批量报批的方式推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授权清单是批量授权的重要载体,是改革方式方法创新的重要体现。列入清单的事项实施备案管理,除明确要报批的事项,其他不再逐项报批。“这种方法本身就是重要的改革。”宁吉喆说。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宁吉喆表示,授权事项将分批推出、滚动实施。在五年改革试点的总体框架下,按照*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结合深圳改革发展实际,国家发改委将会同有关方面分若干次,滚动研究制定授权清单,按程序报批后推进实施。成熟一批,推出一批,滚动接续,压茬前行,蹄急而步稳地推进综合改革试点。“原则上,首批授权事项在年以前将全部落地。比如,制定深圳放宽市场准入特别措施清单,将作为先手棋纳入今年工作重点任务,力争尽快取得实质性进展。”
2
深圳创新型城市建设将走在世界前列
科技部支持深圳加快建设一批重大创新平台
(中国改革报、改革网记者高弘杰摄)
数据显示,年,深圳全社会研发投入经费达亿元,占GDP比重4.9%;国际专利申请量达到1.75万件,占全国的30.6%,已连续16年位居全国各大城市首位。年,深圳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7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超过5万家,还培育了华为、大疆、腾讯等一批世界级的创新型企业。
10月18日,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科技部副部长徐南平表示,长期以来,在*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科技部会同有关部门加强中央和地方联动,全力支持深圳科技创新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深圳的科技创新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谈及深圳科技创新所取得的成效和亮点,徐南平认为,一是科技创新能力强,二是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突出,三是高新技术蓬勃发展,四是创新生态持续改善,五是科技改革走在前列。
徐南平指出,深圳40年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创新创业史”。在40年的发展过程中深圳从一个小渔村变为国际化大都市,科技创新是一个关键要素。
徐南平介绍,前不久科技部与深圳市一起制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科技创新行动方案》。其中包括了一揽子举措:一是树立新标杆,深入推进深圳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二是围绕“两区”定位,深入推进深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三是聚焦可持续发展,深入推进深圳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四是统筹科技改革,深入推进深圳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
“深圳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全国首个以整个城市为单元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深圳的目标是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要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创业创意之都。”徐南平表示,科技部将以创新型城市建设为抓手,支持深圳加快建设一批重大创新平台,建设一流的创新环境、集聚一流创新资源、吸引一流创新人才,让深圳创新型城市建设走在世界前列。
3
放的是改革的权不是扩张的权
深圳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从三个方面给予空间治理重大改革*策支持
“这次实施方案赋予深圳市更大的土地审批自主权,目的是要深化审批制度改革,解决建设项目‘落地难、落地慢’等审批效率问题,提高空间资源的配置效率。放权实际上放的是改革的权,不是扩张的权。是为改革提供更大的改革空间,而不是城市建设的规模。”10月18日,自然资源部副部长庄少勤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作上述表示。
经过40年的高速发展,深圳经济特区城市空间结构、生产方式、组织形态和运行机制发生深刻变革,也面临城市治理承压明显、发展空间不足等诸多挑战。怎样推进空间治理改革?庄少勤表示,深圳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从三个方面给予了重大改革的*策支持。
第一,更好地发挥国土空间规划的统筹作用。从区域和可持续发展角度更好地优化空间资源的时空配置。实施方案里提出允许深圳统筹建设用地用林规模和指标,在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完成后探索按规划期实施的总量管控模式。
庄少勤解读称,这句话里有两项重大*策,一是允许深圳市统筹建设用地、用林规模和指标。意味着可以通过国土空间规划统筹各种空间资源,包括优化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等控制边界,这是坚守安全底线的条件下的优化布局。
二是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尤其是中央提出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将深圳市放在更大的新发展格局中优化区域空间布局,形成区域开放式、网络化、多中心、集约型的发展格局。深圳市就可以在开放的背景下,不仅用好自己的资源,也可以充分协同区域资源,使未来的发展空间得到更有力支撑。
庄少勤说,除了空间布局统筹,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是时序上的统筹。可以按照国土空间规划的期限,这次规划是15年,到年,按照长周期的资源规模来进行用地指标管控,通过“规划形成项目”“要素跟着项目走”的资源配置模式,可以从整体上更长远地考虑资源配置。通过空间布局统筹、时序统筹,提高了深圳空间资源配置的整体性和战略性,层级更高,可以在“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下更高起点地用好资源。
第二,更好地发挥空间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作用,提升空间资源配置的针对性和灵活性。实施方案里提出支持符合在国土空间规划要求的前提下推进二、三产业混合用地,还提到要对用地地上、地表和地下,海域水面、水体、海床、底土分别设立使用权。庄少勤说,这里意味着两个优化,一是功能结构优化,深圳市可以结合本市的创新驱动和高质量发展的需求赋予地块的功能用途更有包容性、兼容性、灵活性,对于土地用途管制也有更多灵活性,这样可以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更好地满足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需求以及空间治理要求。二是通过分别设置使用权还可以进行空间竖向结构优化。对地上、地表、地下设置使用权,对海域的水面、水体、海床、底土设置使用权,使资源利用从原来的平面配置向三维空间配置进行转变,也可以为市场提供更加丰富的空间产品。
第三,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增强空间流量配置的充裕性和便利性。实施方案中提出支持建设自然资源资产交易平台,深化深汕特别合作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包括分别设立使用权以及探索利用存量建设用地进行开发建设的市场化机制,支持盘活利用存量工业用地,探索解决规划调整、土地供应、收益分配、历史遗留用地问题。通过区域流量、结构性流量、周转流量三方面激活流量,可以更好地集约节约利用资源,关键是满足市场对流量的需求。
4
“五个着力”支持深圳资本市场先行先试
创业板已受理家企业发行上市申请
(中国改革报、改革网记者高弘杰摄)
10月18日,证监会副主席阎庆民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证监会将从五个方面着力,落实好实施方案和首批综合改革授权事项清单中涉及资本市场的任务。
一是着力优化已经实施注册制的创业板的服务功能,更好地发挥创业板对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的服务,为存量市场改革积累经验。
二是着力支持深交所深化板块改革,建设优质创新资本中心和世界一流交易所。
三是着力支持新三板精选层挂牌企业转板上市。目前已就新三板精选层向科创板、创业板转板上市发布了指导意见,正在制定相关规则,为多层次资本市场打开有机联系的通道。
四是着力稳步扩大股票期权试点,更好地满足投资者的风险管理需求,同时为实现创新创业创意产业的长期激励做好制度安排。
五是着力提高私募基金管理人和产品登记备案的透明度和效率,为私募行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特别是支持科技与金融的深度融合,更有力地推动深圳向更高水平、更高层次的目标发展。
据阎庆民介绍,去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发布以后,证监会推出了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高水平对外开放、市场创新等3个方面17项措施。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已于8月24日落地,目前来看运行情况良好。截至10月15日,创业板共受理了家企业发行上市申请,深交所已经审核通过93家,证监会注册42家,已经上市36家。再融资、重大资产重组同步实施注册制,首单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已经完成注册。同时证监会在其他改革方面也取得了积极效果。
5
广东“八个全力支持”推动深圳综改试点任务落地落实
年底前再下放一批省级权限,并探索实施省级行*管理权限负面清单
10月18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广东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林克庆表示,广东将举全省之力做到“八个全力支持”,推动深圳综合改革试点各项任务落地落实。
第一,全力支持深圳综合改革试点落地见效。在累计下放项省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的基础上,按照应放尽放、能放全放的原则,年底前再下放一批省级权限,并探索实施省级行*管理权限负面清单的模式,赋予深圳更大的改革发展自主权。
第二,全力支持推动深圳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在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上先行示范。支持深圳深化土地、资本、数据等要素的配置改革,分类建设要素市场和交易平台,在农用地转建设用地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全力保障深圳发展所需。支持深圳金融开放创新,完善资本市场体系,大力发展数字经济。
第三,全力支持推动深圳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在营造长期稳定可预期的制度环境上先行示范。进一步放宽深圳的市场准入限制,加快下放相关的省级权限。支持深圳用足用好特区立法权,统筹省级立法司法等资源,支持深圳持续推进法治*府的示范城市建设,打造知识产权保护的标杆城市。强化省市数字*府改革的衔接,支持深圳率先开展城市级“互联网+监管”综合改革试点。
第四,全力支持推动深圳完善科技创新的环境制度,在构建全过程、创新生态链上先行示范。聚焦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建设,支持深圳鹏城国家实验室、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等建设。大力支持深圳牵头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赋予深圳引才用才省级权限,加快建设国际高层次人才的集聚区。
第五,全力支持推动深圳完善高水平开放型经济体制,在对接国际投资贸易规则体制上先行示范。支持深圳对标国际一流,推动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蛇口自贸片区、深港口岸经济带等重大平台建设,推动深圳扩大金融、航运等重点领域的开放,在更高水平上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
第六,全力支持推动深圳创新完善民生服务供给体制,在营造民生发展新格局上先行示范。将深圳急需民生事项纳入省相关专项规划,赋予深圳更多办学自主权、民*事业管理权限,支持深圳构建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体系,打造民生幸福标杆城市。
第七,全力支持推动深圳完善生态环境和城市空间治理体制,在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上先行示范。加大项目布局、规划审批省级支持力度,推动深圳在生态环保领域、城市空间统筹管理方面挖掘潜力、集约发展。赋予深圳环境影响评估、海洋工程环评等省级权限,支持深圳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典范。
第八,全力支持推动深圳以更大力度推进“双区”建设、“双城”联动,在粤港澳大湾区和“一核一带一区”建设中更好地发挥重要引擎作用。推动深圳与周边城市建立更紧密协作关系,强化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协同和规则衔接,协调建立区域互动、优势互补的改革联动机制,共同提升城市能级和综合竞争力。
林克庆表示,广东将在省级层面建立健全“四个机制”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建立与中央有关部委沟通对接机制,推动已批准事项、赋予权限尽快落地。建立改革跟踪评估机制,及早发现并解决改革试点中的问题,及时总结推广成熟经验。建立与综合改革试点相配套的法律法规、*策调整机制,确保重大改革于法有据。建立重大风险识别及系统性风险防范制度和*策体系,实行包容审慎的改革风险分类分级管控机制。
6深圳已制定综改试点分工方案明确54项具体任务
10月18日,深圳市委副书记、市长陈如桂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方案出台后,广东省委、省*府和深圳市委、市*府高度重视,全省全市动员、全域参与、特事特办,坚持把综合改革试点作为重大任务来抓。深圳专门召开市委全会进行部署,制定了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的分工方案,明确了54项具体任务,扎扎实实推进各项改革措施的实施。
“首批授权的40个事项中,有20多项需要修订现行法律法规,这次综合改革方案的含金量是很高的,支持力度、探索空间都是前所未有的,当然改革的使命责任也是前所未有的。不仅要求我们先行先试,更要求我们先行示范、系统集成,必将推动深圳改革开放事业再上新台阶。”陈如桂表示,综合改革试点至少有“三个首次”:*中央首次为一座城市量身定做了新时代的改革总纲领;首次采取“实施方案+授权清单”滚动推进的全新方式授权改革;首次以清单批量授权方式赋予地方在重要领域和关键改革环节上有更多的自主权。
据陈如桂介绍,目前,有些改革举措正在加快落地。比如,资本市场的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已经顺利实施;《深圳经济特区个人破产条例》已经立法通过,将于明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是我国首部有关个人破产的立法;数字人民币内部封闭试点测试正在深圳开展;区域性国资国企综合改革加快实施,技术成果转化制度创新、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等事项也在有力有序地推进,总体进展顺利。
陈如桂表示,接下来,深圳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考察广东、深圳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继续弘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坚持摸着石头过河和加强顶层设计相结合,扎扎实实扛起综合改革试点的责任,推动综合改革试点早日见到实效。“我们有信心、有决心落实好中央赋予深圳的光荣使命,以改革促发展,努力创造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的奇迹。”
(本组稿件由中国改革报、改革网记者王健生采写)
◆◆◆◆◆
推荐阅读:
《更多改革自主权!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方案出炉》
责编/制作:张海莺审核:李韶辉*审:王子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