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简单落地短视频平台,到构建自身短视频内容生产与传播体系,再到逐步推进平台化的传播能力和竞争优势,在媒体融合的大趋势、大语境下,传统媒体面对短视频这一新兴网络传播形态,该如何认识其发展前景,发掘出更多潜力?
媒体融合语境下的短视频
随着视频化的信息传播走向主流,短视频不断改变着传统的新闻报道与生产方式,重塑媒体格局和舆论生态,并逐渐成为媒体融合重要的推动力与竞技场。
近年来,微视、快手、抖音等综合性短视频平台发展迅猛,资讯类短视频也快速兴起。传统媒体在入驻主流短视频平台的同时,也纷纷发力自身的短视频产品。传统纸媒和新闻网站积极调整视频业务权重,推出“我们视频”“青蜂侠”等短视频品牌。“看看新闻Knews”“时间视频”等广电系短视频产品也占据市场一席。年,中央级媒体打造的“央视频”“人民日报+”等短视频应用落地,标志着资讯类短视频成为短视频领域新的竞争高地。
短视频成为日益常见的新闻表达
在新的互联网信息传播格局下,短视频作为一种轻量化、移动化、碎片化的信息传播载体,与大众的媒介使用习惯和信息接收需求高度契合,并开始在新闻传播中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成为常见的新闻呈现和获取方式,也在报道形态、叙事方式、内容来源等方面影响着新闻报道的表达。
1.拓宽新闻报道渠道创新新闻传播载体
对于传统媒体而言,拥抱短视频是应对去中心化、碎片化传播环境的必然选择,也是开辟融媒体报道新路径的机会。入驻短视频平台已成为传统媒体创新传播形式、抢占话语高地的首要选择。
以快手平台为例,截至年底,快手上媒体相关机构与个人累计开设账号超过个。其中,拥有千万级粉丝规模的账号有9个,百万级粉丝规模的账号39个,十万级粉丝规模的个。借助短视频平台的传播优势,传统媒体极大地扩展了新闻的传播范围和触达边界,得以创新新闻报道形态和受众连接方式。
同时,主流媒体也积极打造自身的短视频平台。年,新华社发布新闻资讯类短视频平台“15秒”。年,人民日报社推出短视频聚合平台“人民日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以短视频为主、兼顾长视频和移动直播的“央视频”。主流媒体加快建设短视频平台的步伐,标志着短视频已成为媒体融合不可忽视的演练场。
2.改变新闻叙事方式丰富新闻呈现形态
相比传统新闻报道采用的图文和长视频形式,短视频在信息要素表现力和视觉冲击方面具备优势。同时,短视频的媒介特性也改变着传统新闻报道叙事的节奏、角度以及模式。
短视频移动化、轻量化等特点使报道者可以在任何时间地点上传、观看和分享内容,为报道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源和传播节点。“短视频+直播”也大大增强了新闻的实时性、互动性与受众参与性。因此,短视频新闻产品擅长以具有现场感和互动性的表达方式拉近与受众之间的距离,在突发性事件和重大时*活动的报道中,成为各家媒体传递一手信息,“软化”硬新闻的重要手段。
在年的抗疫报道中,短视频成为众多媒体发布信息的重要渠道。春节期间,“央视频”全天候不间断地直播火医院的建设情况,直播上线不到3天,累计访问量超过2亿人次;封面新闻在快手上发布大量原创深度视频,记录疫情之下武汉的民生民情,尤其是以Vlog形式生动地传递出武汉当地的生活面貌,受到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