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阅读
记录柴米油盐、记录衣食住行,小账本连着大民生,也折射着经济社会大发展。新春伊始,本报记者走进四个家庭,听听他们努力奋斗、追求美好生活的生动故事,和他们一起细算几年来的增收账、创业账、保障账和健康账,从一家一户的小账本中感受美好生活的融融暖意,体味全面小康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深刻变化。
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习近平总书记在年2月25日召开的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说
增收账
易地搬迁户廖帮龙6年收入增长6倍多
收入年年增日子节节高
云岭大地春来早。2月16日是正月初五,浓浓的年味还未散去,云南省西畴县蚌谷乡田间备耕已经开始。
手扶式耕地机轰鸣而过,翻耕的泥土散发着清香,铁铲声、说笑声交织在一起。暖阳下,廖帮龙正和妻子为节后生姜种植做准备,“抓住好时光,今年又会是好收成!”
“这里土壤透水透气性好,土质又肥,种出来的生姜肯定卖得上价钱。”为了种生姜,今年廖帮龙流转了40亩地。
信心打哪来?“去年我搞特色种植,年底算账收入10多万元。今年种姜,一亩地能产3吨多,收入差不了。”廖帮龙说,“我还打算带动10多户村民一起干。”
很难想象廖帮龙这个产业致富带头人,曾经是个贫困户。早些年,父亲突发中风,全身瘫痪,住院治疗不仅把廖帮龙夫妻俩的积蓄全部花光,还欠了几万元的债。年,廖帮龙一家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脱贫攻坚好政策点燃了廖帮龙的生活信心。他脑子灵活肯吃苦,6年时间全家的收入“增长了6倍多”。在他家的“明白卡”上清晰地写着:“年纳入贫困户,年度人均收入元;年度人均纯收入.13元。”
说起增收账,廖帮龙掰着指头算起来:种果树、核桃等,一年收入8万多元,养了几十只鸡、两三头牛,收入2万多元;自家的4亩地流转给村里发展产业,租金多元;产业扶贫资金入股了巴西菇合作社和猕猴桃基地,还有多元分红。“这几年我参加了不少技术培训,还有扶贫小额贷款支持,特别是搬进新房后,没了后顾之忧,增收底气更足了!”
“精准扶贫暖人心,安居乐业赋新篇。”在新街镇新兴社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廖帮龙家门口贴着这样一副红对联,他坦言,对联就是自己的心里话。
搬出大山天地宽,“两不愁三保障”全面实现。廖帮龙算了一笔减负账:全家五口人都参加了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享受健康新农合缴费政府补贴,年人均补贴元。去年母亲住院两次,前后花了多元,报销下来,自己只出了多元,报销比例超过90%。儿子今年读五年级,享受义务教育资助,每学期减免元生活费和住宿费;女儿上高中,每年有多元的助学金。
搬得出,还要稳得住、能致富。新兴社区共安置来自西畴县9个乡镇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户人。社区张罗起文体中心、老人照料处、“爱心课堂”,扶贫车间更是让村民们“下楼就能上班”。对于像廖帮龙这些仍然从事农业生产的搬迁户,除继续享受原有种养业帮扶措施外,社区还引导他们发展市场前景好、附加值高的特色种养项目。“产业更兴旺,收入年年增,生活节节高,日子越过越甜美。”说起将来,廖帮龙的眼中满是期待。
延伸阅读
数据显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从年的元增加到年的元,年均增幅比全国农民收入高20个百分点。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
——习近平总书记年10月18日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说
创业账
快递小哥程磊一年纯赚10多万元
用力在奔跑幸福在路上
火红的对联,喜气的福字。大年三十早上7点多,安徽省亳州市高新区的一家邮政快递站点里,快递小哥程磊已经开始忙碌:嘀嘀嘀,扫码枪轻点,出仓、分货、装车,几座快递“小山”很快搬进电动车“铁盒子”。不一会,程磊载着满满一车快递出发了。
往常按区派件,要从早8点忙到晚8点。程磊说,“春节这段时间,早上早一个小时分货,晚上加班送件,都是常事。”
虽说辛苦,程磊总有使不完的劲儿。“城里就业机会多,只要不怕吃苦,收入差不了!”年新年刚过,程磊经过半个月的培训实习,成为了一名快递小哥。
肯吃苦、不惜力、脑子活,几个月之后程磊就租了个80多平方米的房子,开起邮政快递站点,对接周边8个社区,服务范围覆盖方圆5公里、0多户居民。
生意越来越红火,程磊回村叫来妻子和表弟,共同创业。站点跟邮政公司签了协议,送一件快递可挣1元,收一件快递能赚3元。“每天能送多件,揽收几十单,年底一算账,扣掉一年10元的房租和每月多元的伙食费,纯赚能有10多万元。”
说起工作心得,程磊有自己的门道:送快递不光考验体力,还得比拼脑力。怎么规划自己的行车路线,怎样更精准成批次送达,他胸有成竹;在老小区送快递,为了方便老人收发件,程磊特地拉了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