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上海这座博物馆里,藏着台风神父和台 [复制链接]

1#

“烟花”才走没多久,“灿都”又过境,台风和上海似乎缘分不浅,事实上,两者错综复杂的关系远比想象的还要紧密,有个地方,可以揭开一些往事和秘辛——上海气象博物馆。

世纪气候站

光听名字,人们可能觉得这座博物馆有些陌生,但如果告诉你,它其实是上海徐家汇观象台旧址,可能就让人觉得亲切很多。因为上海市民每天听到的“徐家汇站最高气温”观测场,就在博物馆门口的这片草坪。

徐家汇气象台观测场本文图片除标注外均为澎湃新闻记者朱喆图年12月1日,徐家汇观象台开始气象观测,至今从未中断。年观象台成立周年之际,世界气象组织(WMO)授予其“世纪气候站”的证书,表彰其无间断的长时间系列气候资料对全球气象研究的贡献,这张荣誉证书如今展示在博物馆2楼走廊入口的墙壁上。

世界气象组织(WMO)授予“世纪气候站”证书证书边上就是一条长长的历史轴线,横向为年份,纵向为摄氏度,展示着一个半世纪以来上海徐家汇站历年平均气温。上海气象博物馆副馆长赵国新告诉记者,年是重要的标志点,就是从那年开始,上海的年平均气温突破17摄氏度,之后逐步开始走高,而这也很好地印证了气温和城市发展和环境变化之间的关系。

2楼走廊他表示,“上世纪90年代正是上海城市飞速发展的重要时期,气象数据的变化也帮助我们研究和规划城市,对城市发展、环境保护和人类生活都有重要的意义”。

徐家汇观测站从年至今记录的上海年平均温度变化曲线图轴线上方是徐家汇观象台的历史大事件,细读一下,会发现原来上海天气预报的诞生和台风有关:“年,首次较准确地做出台风预报,揭开了上海天气预报的序幕”、“年7月27-28日,上海遭遇严重的台风侵袭,同年8月10日,《申报》首先刊登徐家汇观象台天气预报,开始对公共提供天气预报服务。”赵馆长说,二层南侧的几个展厅里有更详细的解释,可以去那里逛逛。

工作人员为游客讲解“台风眼”和“台风神父”记者在展厅里看到了由一张人像和数张气象测绘图组成的展墙,详述了年和年的2次台风的往事。

气象博物馆二楼展厅20世纪前后,台风经常会给上海带来灾难。年,徐家汇观象台利用手头有限的数据,发布台风袭沪预报,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当时,担任气象台台长的瑞士传教士能恩斯(MarcDechvrens,-)对那次台风进行了数据收集,整理出版了《年7月31日的台风》一书,书中有一幅台风气压的变化图,很好地描绘台风过境前后气压的分布,是不可多得的台风资料。

能恩斯绘制的年台风的路径图资料图能恩斯靠着手头的资料,还绘制了“台风眼”(台风螺旋形图像),开创了远东气象史上关于台风路径记录的先河,他还提出了台风垂直截面旋风理论,其思想框架和主要结论被后来的台风发生发展理论和卫星云图证明是正确的。

能恩斯手绘的年7月31日台风的台风眼资料图

20世纪早期拍摄的徐家汇观象台资料图年4月,能恩斯写信给法租界公董局,提议“以上海如此重要的商埠,若设置一个气象信号台,并核定时刻的标准,是很有重大利益的”。同年5月29日,公董局决定在外滩洋泾浜桥堍创办气象信号台,并于年9月1日正式对外服务,信号台的业务由徐家汇观象台领导,台长由徐家汇观象台台长兼任,气象警报和授时信号均由徐家汇观象台决定发布。时至今日,外滩气象信号台虽经过平移,仍守望在外滩,见证历史。

外滩气象信号台环球网图年7月27-28日,上海遭遇严重的台风侵袭,史料显示,徐家汇观象台纪录了那次台风的路径,也准确做出预报并发出预警,但碍于当时传播渠道和时间有限,台风仍对申城造成了巨大影响。

年台风过境后,《申报》刊登台风过境导致灾难的报道,以及向各界寻求捐助的信息。据《上海气象志》资料,当时《申报》发表杂评《灾重之一原因》,指出“此次大风徐家汇固有预报,迨报纸传播而大风已至,使人民不及防范,损失于突然之顷者不知凡几,此灾之所以愈重”,于是年8月10日开始,《申报》首先刊登徐家汇观象台天气预报,开始对公众提供天气预报服务。

年8月10日《申报》首先刊登徐家汇观象台天气预报,以后逐日刊登。和能恩斯一起来沪工作的还有一位重要人物,法国传教士劳积勋(AloysiusFroc,~),年,他成为徐家汇观象台第三任台长。他将台风理论的研究应用于实践,为航海的船员服务,被誉为“台风神父”(PèredesTyphons)。年至年期间,他研究了中国沿海次台风的路径,分月份详细描述了影响中国的台风的路径,对当时的航海和科学研究都有深远的影响。

记录大量珍贵资料。图为书中一幅远东地区26年间台风路径图劳积勋的众多成就中还有一项更为普罗大众熟悉——可视气象信号系统(用于为船只提供天气变化、尤其是恶劣风暴警报)。气象博物馆2楼东侧的展厅里对此做了解释。外滩信号台开始是使用各种不同形状和颜色的旗号来发布气象和授时信息的。旗号虽然色彩鲜明,但也有缺陷,在风静时旗号不能飘扬,人们不易辨别认。劳积勋在担任台长工作期间,根据船长和海员们的意见,对信号不断做改进。为了使人们从各个不同方向看空中的信号投影都一致,采用圆形体、各方向的锥体等不同形状组成的标记代表10位数码,台风移动的方位采用海员熟悉的罗盘形式,以32个方位用数码来表示,形成了一套“外滩信号塔信号符号”。

年外滩信号塔信号符号的珍贵原件劳积勋先后在奥地利、香港等地的气象会议上推广这套系统。中国海关在年就决定所属各灯塔站统一使用外滩电码。自年3月1日起,东亚各国海关所属港口(除朝鲜外)都以此系统为标识。它也是当代气象预警标识的源头。上海如今使用的“蓝黄橙红”预警,以及香港使用的热带气旋警告风球信号,都脱胎于外滩这套系统。观众可以在展厅的墙上看到年外滩信号塔信号符号的珍贵原件。劳积勋有一位名人“粉丝”,杨绛在《走到人生边上》中有篇《劳神父》,她写道,“我小时候,除了亲人,最喜欢的是劳神父。什么缘故,我自己也不知道……他的上海话带点洋腔,和我讲的话最多,都很有趣,他就成了我很喜欢的朋友。”上海前法租界曾有一条以劳积勋命名的路叫“劳神父路”(RueduPereFroc,现合肥路),足见其当时在沪上的声望和地位。

二层楼西侧展厅二层楼西侧的展厅里,一边讲述着新中国成立后蓬勃发展的气象事业,一边展示着许多百年文物,比如劳积勋撰写的《年7月28日的台风》、年12月31日徐家汇气象台绘制的第一张东亚地面天气图、能恩斯撰写的《年7月31日的台风》书稿以及那张传奇手绘图“台风眼”高清放大版。

《年7月28日的台风》

能恩斯撰写的《年7月31日的台风》书稿(左下玻璃柜内)以及那张传奇手绘图“台风眼”高清放大版

年12月31日徐家汇气象台绘制的第一张东亚地面天气图一座好玩的博物馆气象博物馆除了浩瀚的天文气象知识,丰富的古董之外,看点和好玩的地方也不少。

气象博物馆里收藏的天文气象观测仪器古董由于馆门口草坪是专业观测区,仅限工作人员出入,为了让市民游客更好地了解气象观测,馆方在大门入口左侧的小花园里,增设了百叶箱和风向风速仪等常见观测设备。赵馆长说,大家可以跟随讲解员打开百叶箱探个究竟,当然最好也要小心爱护这些专业设备。

大门入口左侧的小花园是观测体验区其实气象博物馆本身就很美,灰色清水砖墙、圆拱券窗、古典的宝瓶栏杆,古朴又典雅。年的建筑修缮,是以年的样式为对照,建筑内外都保留了历史痕迹,许多细节都值得细细品味。

建筑内外细节进门处的32方位罗盘已经成为“网红”打卡点。由于气象服务最早运用于航海,所以为了更好地诠释二者关系,馆方邀请专家进行测量,依照实际的东南西北方位制作了这件展品。站在罗盘中心,开口说话会发现声音变响,体会一下建筑穹顶“声聚焦”的特色。

网红打卡地标32方位罗盘博物馆主要展示集中在二楼和三楼,前者以实物展示为主,后者则运用了更多采用数字媒体技术,展开丰富互动体验。

气象演播厅气象演播厅是原来电视新闻里天气预报的拍摄地,游客只要站在绿幕背景前,在专业的演播灯和提词板的帮助下,每个人都能当一回气象播报员。互动区还有VR座椅、现场模拟暴风雪等让人身临其境的体验,也是相当奇特。

现场模拟暴风雪馆内还有特展区,今年特别策划“百年气象风云展”,为人们介绍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来,中国气象事业发生的巨大变化和取得的成就。

观众参观百年气象风云展除了免费的线下游览,上海气象博物馆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